星期五, 9月 21, 2012

「不服從的領導學」:我的讀後感 (版本對照後)

9939 004 2D20C149(老毛奇)


幾個星期之前,我寫了一篇幹醮文:「不服從的領導學」:不負責的翻譯,差點謀殺了一本書。簡單來說,小弟抱怨的地方在於:出版商和翻譯者擅自改動書名和標題,幾乎到了任意演繹的地步。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而採用較聳動的書名和標題,其實無可厚非。但是加油添醋的結果造成因文而害意,混淆讀者對原作的認知,謀殺了作者的原意,這就大大不應該了。

當然,奧客讀者如小弟者,有種被出版社當傻子耍的感覺,在此就不多表了。

今天要老老實實地寫一篇讀後感。為了對讀者有交代,小弟花了很多時間讀完中文和英文版本,其中包括在長灘島海邊擺爛的時光

「不服從的領導學」,這本書的原名是:“The Art of Action,比較貼切的書名應該是“積極行動的藝術",作者是史蒂芬。邦戈 (Stephen Bungay)。管理顧問出身,同時也是軍事史的作家。

先講結論:

我還是維持原來的看法,這是一本好書。如果“計劃趕不上變化,變化趕不上長官的一句話”是您的家常便飯,而且您想改變這種情況;那麼,這本書提供了線索。作者以老毛奇的參謀本部的實務經驗為基礎,將軍事領域的做法引入商業管理。

為什麼這本書有點意思?

從戰爭史來看,決勝的訣竅不在擁是否有完美的策略,往往獲勝的一方甚至沒有完整的策略,不管是拿破崙或是老毛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例子都指出,戰爭的高度不確定性使得所謂“完美的策略和規劃”失靈,制勝的關鍵是開戰之後,面對不確定狀況的快速且有效的反應。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實現策略到執行一條鞭。

商場如戰場,把戰爭史所得出的結論放在商業的領域,竟然有如此大的相似性。

舉例來說:IBM發明了個人電腦之後,面對Intel和Microsfot等公司的正面對決,IBM似乎沒有懼怕的理由。因此無論是硬體架構和作業系統上,大藍繼續一貫的戰略。雙方接戰之後,一貫的戰略失靈,原因是PC產業的生態根本不同於大型主機的世界,IBM漠視了開放架構的重要性,因此來不及回應市場的要求,等到Big Blue發現苗頭不對,大勢已去。

Nokia和RIM從不可一世的市場領導者迅速地殞落,不也是記憶猶新嗎?

老毛奇自己都說:由於戰爭中的變化多端,根本無法想像,有任何的作戰計劃,能在戰爭開始的72小時後還管用。

十九世紀的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在他的名著“戰爭論”中,將戰爭中的不確定因素用“摩擦力”的概念具體化,他認為實際的戰爭和紙上談兵的最大不同之處,在於現實世界裡存在“摩擦力”。也就是說:你在事先規劃的效果,如果全部達成,就是100分,但是實際運作起來,摩擦力將結果打折,實際地成效可能只剩下40分。

根據作者的分析,在面臨挑戰的時候,傳統的企業流程,通常強調:
-搜集更多的資料
-加強控制
-落入績效管理(KPI)的迷思,忽略從宏觀的角度來思考如何達成策略意圖。

不幸的,這些做法往往不能幫助公司擺脫困境,甚至還增加了無謂的工作量。原因是高層的舉措沒有降低摩擦力,問題還是存在。

不論是中央極權式或地方自治式的管理模式,都有相同的毛病。

如何解決摩擦力所帶來的問題?

作者指出了商業世界同樣的有摩擦力作用之後,分析了三種商業界摩擦力的來源:
1. 知識的落差
2. 上下一致 (alignment) 的落差
3. 效果的落差

積極行動的藝術(也就是本書的書名)就在於解決這三種落差的技巧。以下小弟做一個整理:

  Screen Shot 2012 09 21 at 1 47 29 PM

普魯士軍隊,乃至於二次世界大戰的德軍為什麼這麼強悍? 作者認為,這是因為德國軍隊沿襲老毛奇建立的傳統,也就是致力減低摩擦力在作戰指揮的影響,同時賦予基層單位充分的自由度。

 同樣的治軍理念應用到商業世界,作者稱之:“有方向性的機會主義”(Directed Opportunitism)。


這本書對我們有怎樣的意義呢?

1. 如果你是職場的新鮮人或菜鳥
- 認識你的行業的特性和關鍵成功因素
- 你必須在“技術”和”專業“方面下功夫
- 培養創意思考

2. 如果你是中階的管理者
- 技術和專業能力幫你到達現在的位子。但是你需要更多其他的能力才能更上一層樓:溝通能力,促成任務成功的能力。
- 成為策略面和執行面的揉合者

3. 如果你是高階的管理者
- 培養洞察事物的關鍵成功因素的能力
- 學習由情感,智性,和技術三個層面領導

這本書還真是老少咸宜啊。


結語

這本書的內容乍看之下似乎老生常談,但是千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。先從第一章的概論開始,再接觸第二章克勞塞維茨的摩擦,重心等概念和商業現象聯繫起來,第三章是第一個高潮,在這裡作者指出三種落差的內涵。基本上,第四章開始到結束的篇幅是前面三章的內容展開詳述。小弟建議讀者讀完第三章後不妨停下來思考,確認對於前面三個章節的邏輯熟悉之後才繼續下去。

作者很用心地在每一章結束前作總結,可惜翻譯者並沒有完全翻譯出來,相當可惜。(唉)

不管如何,這本書對於專案管理或是經營事業單位都很有啓發。不論您是企業主還是上班族,大老闆或是小螺絲釘,在這個快速變動的環境下,一百多年前的普魯士經驗提供了一個參考點,本書作者立足在戰爭思想史的巨人肩上,成功地編織了一個屬於現代人的商業理論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