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2月 28, 2015

MW Watch 開箱文 Part I

Ori 54698e72b3cc3

最近一兩年來,隨著GPS技術的成熟,製造成本大幅下降。GPS的應用從傳統的導航裝置逐漸向健康運動的領域延伸。加上全球瘋跑步的推波助瀾之下,穿戴裝置在這兩年開始流行。跑步的族群中對於GPS手錶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。

三鐵運動在這幾年,特別是在台灣,開始蓬勃發展。由於三鐵運動的高度專業性和訓練的複雜度,對於GPS手錶的要求也相對高。目前市場上的三鐵錶選擇不多,而且價錢往往從萬元台幣起跳。對於有心從事三鐵或是想從跑馬進階的朋友,這是一個不小的投資。

最近有機會接受MW的邀請,試用MW最近上市的三鐵錶 MW Watch。這隻三鐵錶提供跑步,游泳,自行車訓練的相關功能,而且價格相當平易近人。上市以後,就常常看到不少網友的開箱文。雖然小弟只是個三鐵運動的慕道者,希望能透過紀錄自己使用的心得,給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三鐵/跑步手錶的朋友一點參考。

接下來小弟將從幾個面向來測試這隻三鐵錶
  1. 產品性能,外觀
  2. 和配件的連結性:心跳帶,自行車配件,電腦,APP
  3. 使用案例1:跑步
  4. 使用案例2:自行車和游泳
  5. 結論
由於篇幅有點長,文章會分為兩次刊登。這一篇小弟為大家介紹產品、連接性和跑步的實際使用案例。第二篇則著重在跑步、自行車和游泳之間的三鐵運用和結論。 閒話不多說,我們趕快看下去吧:

1. 產品性能,外觀

MW Watch的外觀以黑色為主的塑膠材料構成,螢光色的標靶是GPS訊號的接收器,採用SiRF Star 4e GPS晶片。功能操作完全透過螢幕兩側的5個按鈕完成。另外內建ANT+晶片,所以只要您手中的心跳帶,速度感應器,或踏頻感應器支援ANT+,應該都可以和MW Watch連結。另外防水規格5 ATM,支援游泳的訓練。

Screen Shot 2015 02 24 at 00 05 10

小弟把手中的運動錶和MW排排坐(由左而右依序為:Adidas SmartRun, MW Watch, Garmin ForeRunner 15)。MW Watch的尺寸剛好落在中間,比SmartRun略小,比FR15略大一些。

IMG 0658IMG 0672

手錶的背面記載型號,流水號,製造地(台灣,喔耶!)。右邊的四個金屬點是充電的接頭。
Screen Shot 2015 02 24 at 00 14 25 

USB的充電線夾住手錶後,可以透過變壓區或電腦開始充電。充電夾和錶面接觸的地方有一個軟墊,避免在螢幕上造成刮痕。
這個充電線也可以和電腦連接,透過電腦上傳資料到馬拉松世界(www.marathonsworld)網站上,相信許多跑友對這個網站一點都不陌生。
IMG 0592

錶面和錶帶的接點處做得比較偏下面,應該能夠承受較大的應力吧,這種設計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,比較不容易發生斷裂的現象。
IMG 0586

表帶的部分,材料質感偏硬,以單爪的方式扣住。
IMG 0589

這隻手錶的外觀相當亮眼,黑色的底色加上螢光色的修飾,很難不讓人注意到它的存在。
其實,從打開包裝的那一刻開始,我心中就開始想:“到底這隻手錶適不適合在非運動場合配戴?男女都適宜嗎?”。
拿出實驗的精神,穿上長袖跑步服裝和西裝試試看。
IMG 0594IMG 0671
看起來,在休閒或創意工作的場合,這隻錶肯定不會突兀,即使是正式的商務會議裡面,帶一隻運動錶,好像反而帶來一點活力朝氣的感覺呢。

但是女生適合嗎?

這時候只好恭請女王出馬充當麻豆:
IMG 0661
實驗結果,看起來女生配戴也頗為帥氣。小弟建議,女生配戴MW的時候,錶面和手臂的比例要注意一下,最好實際試戴看看。

2. 和配件的連結性: 心跳帶,自行車配件,  APP, 電腦
2.1 心跳帶,自行車配件
這次MW提供的心跳帶是ANT+規格。帶子本身比較厚重,偵測心跳的感應器是橡皮的質料。 
 IMG 0829

使用心跳帶之前,需要先和MW Watch配對。實驗的結論是,配對的時候,最好將心跳帶穿上,MW Watch就可以很快地抓到訊號。
從以下的照片可以看到,除了心跳帶之外,這個畫面還提供和自行車設備(以ANT+方式配對),APP(藍牙方式配對)連結的設定。
IMG 0843IMG 0842
IMG 0845

這次的測試,還包括了自行車的速度感應器和踏頻感應器,我將在第二篇中測試它們的表現。
IMG 0844
2.2 電腦, APP
在MW Watch和電腦的連結之前,您需要先到 http://www.marathonsworld.com/artapp/software_download.php 下載應用程式
Screen Shot 2015 02 24 at 00 27 56

可惜的是,目前MW Watch只支援Microsoft Windows作業系統。小弟的Mac系統只能乾瞪眼了。
不過沒關係,還是可以透過手機APP來上傳資料。其實,用了幾個星期之後,小弟覺得用APP上傳反而比較方便。
在App Store下載馬拉松世界APP,再將手機和MW Watch配對,接下來選擇“Read Log From Watch”,就開始上傳。
(附註:這個APP是中文版的。小弟因為從美國的App Store下載,介面文字才會跑出英文版的。)
IMG 0846

MW Watch和馬拉松世界網站的整合,可能時這隻手錶的最大優勢吧。如果不打算監控一些更專業的數據 (垂直振幅,著地時間,等等),MW Watch透過這個免費的網路服務,產生的圖表和統計數字,基本上已經滿足大多數跑者的需求。
Screen Shot 2015 02 24 at 00 32 46Screen Shot 2015 02 24 at 00 34 01


3. 使用案例1: 跑步 

在把玩了一段時間之後,小弟決定戴著MW Watch出門跑步。為了測試GPS的精確度,在不同氣候狀況下出門,也選擇不同的路況。 

第一步,出門前,先讓GPS開始定位
IMG 0849
IMG 0851

MW Watch的跑步選項相當多樣,除了基本路跑(也就是自由跑),還可以設定距離,時間,配速跑,預定消耗的卡路里,間歇訓練,全馬,半馬。

以預定消耗的卡路里的跑步來說,假設您這次預計燒掉300大卡的熱量,配合您的年齡,體重,再加上心率和速度的監控,MW Watch可以精確地算出消耗的熱量。如果慢慢跑,可能需要跑個40分鐘才達標,但是如果卯足全力衝刺,也許20分鐘就可以收工回家了。

這樣以來,完全不必自己拘泥在時間或距離的換算,讓MW Watch來操心就可以,看起來是個瘦身利器。
IMG 0852

從家裡按下搜尋GPS衛星的功能,走到外面沒多久,就抓到信號,Go!
IMG 0856

MW Watch可選擇的訊息相當的多,根據MW的技術手冊描述,MW Watch內建48種資料欄位,其中有42種資訊(速度,距離,心跳,踏頻,高度)可以顯示在手錶上。所以游泳,自行車,跑步這三項運動,都可以有4個頁面來顯示這些資訊,每個頁面可以顯示3項。當然,這些設定都可以在手錶上完成。
IMG 0859IMG 0860IMG 0861

至於GPS的精確度,在空曠的河濱步道上,GPS的路徑相當準確,而且省電。打開省電模式,跑完21公里的LSD後,發現電力也才掉了1/4。
Screen Shot 2015 02 23 at 16 54 04


不過,當跑到操場的環境下,GPS路徑就有點不太妙了。下面的這個圖片,是在200公尺的小操場,MW Watch設定在省電模式,開始跑步的結果。小弟的Smart Run和FR15也有類似路徑飄移的問題。
Screen Shot 2015 02 23 at 16 55 16

據我所知,許多GPS手錶為了省電,會減少和衛星接收資料的次數。舉例來說,Smart Run在省電模式下,會從一秒接受衛星資料一次延長為五秒一次,雖然節省了電力,往往會造成路徑的不穩定。MW Watch應該也是用類似的方法來省電。所以,為了慎重起見,小弟又在同一個地點,關掉省電模式,得到了以下的路徑圖,看起來,偏移的問題就完全消失了。

Screen Shot 2015 02 26 at 22 56 49


以MW Watch目前的電力表現來看,除非是拿來跑超馬,不然,應該不需要啟動省電模式的。


以上就是Part I的測試囉,MW Watch的跑步功能相當實用。小弟對於一些貼心的小功能相當欣賞。對於有心控制步頻的訓練的跑友,應該會很喜歡內建的節拍器功能。電力續航力和GPS的快速鎖定,也是兩個亮點。

如果真要雞蛋裡挑骨頭,小弟會覺得MW Watch的功能在處理間歇訓練比較單薄。MW Watch的間歇訓練以距離為基準,恢復(休息)期則以時間為基準。


Screen Shot 2015 02 26 at 01 41 17


這樣的功能對於習慣用心率或時間來控制間歇訓練強度的跑者來說,使用MW Watch會比較麻煩。

例如:如果今天您打算用M心率跑20分鐘,再用E心率跑20分鐘,反覆2次。您沒辦法直接在MW Watch上設定。您必須將M和E心率的配速,各別換算成20分鐘所對應的距離,再輸入MW Watch,多了一道轉換的手續。

如果您的間歇訓練計畫不是以時間或心率為基準, MW Watch作為一支跑步表,應該可以應付您的需求。


以上就是Part I的測試囉,下一篇,小弟將測試騎車和游泳的功能了,下次見!


(測試產品由馬拉松世界贊助,並在運動筆記同步刊出)

星期五, 2月 20, 2015

Paypal 創辦人 Peter Thiel 台北演講

IMG 5236

Petere Thiel是美國有名的創投家,當年一手創辦了PayPal,打算用電子郵件付款來取代美元。雖然這個想法沒有實現,但是PayPal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支付機制。這麼多年以來,Peter Thiel陸陸續續地做了許多成功的投資,成為科技界最有名的投資人和趨勢觀察家。

 

另外一項令人津津樂道的是,Peter Thiel當年給了一位毫無工作經驗的年輕人50萬美元,讓他繼續發展一個不是最新的想法,這個年輕人是Mark Zuckerberg,他的想法就是後來的facebook。

Peter Thiel在2014年九月,出版了一本書,“Zero to One” (由0到1,天下出版社),很快地就成為商業書籍類的暢銷書。這次由天下雜誌邀請,來台北發表1個半小時的演說。小弟於是買了入場券,聆聽第一手的經驗談。

老實說,這一個半小時實在太短了,光是演講者鋪陳他的觀念,就花掉了半小時,很多觀念來不及細談就過去了。幸好,演講的內容和youtube上的影片差距不大,沒有參加的讀者,其實可以透過搜尋,看看他在其他地方演講的內容。簡單來說,大概就是重複幾個概念:

 

1. ”競爭“是個被高估的概念,“壟斷”才是成功企業應該走的路

2. 壟斷的公司往往不願意承認他們獨佔市場的事實。相反的,沒有壟斷能力的公司,卻常常宣稱他們獨佔一個不存在的市場。

3. 創立新公司之前最重要的事,是實事求是的估計市場的規模,而且這個市場是必須定義清楚的。

Peter Thiel用“壟斷”和“獨佔”這些字眼,小弟認為有點譁眾取寵的味道。他的觀念其實是niche (利基)和差異化 (differentiation)。也就是說,沒有價值差異的公司很容易落入價格競爭。擁有利基(品牌,成本,地理位置。。。),才有可能有定價的能力。

 

演講的內容,雖然不怎麼令人耳目一新,反倒是,在主持人提問的過程,Peter Thiel講出了幾個亮點。

問1: 如何評估一家新公司是否值得投資?

除了這家公司是否有壟斷的能力,是否創造新的價值之外,他們還會觀察參與創業的人是否合格。但是,新的公司不可能一開始就把所有的事情都作對。只要他們把價值這一件事作對,而且做到最好,其他的問題可以在過程中慢慢地修正。(例如:Twitter的管理和人員,是在是難以想像地混亂,但是這都不影響他們在社群網站領域的成就。)

 

問2: 媒體產業的未來

媒體的問題是產業模式的問題,而不是技術的問題。由於網路的興起,報紙等媒體再也沒有過去壟斷的地位。這不是他們有沒有建立新聞網站或和讀者互動的問題,而是用什麼方法在這個新環境中獲利。